close
在「玩具總動員」中,巴斯光年看到手臂上通訊器的「Made in Taiwan」,

才知道自己是玩具而陷入沮喪;

而更久遠的「致命的吸引力」中,有個鏡頭,主角雨傘還沒打開,傘就開花了,

就生氣說:「Made in Taiwan」;

而「世界末日」中,太空人把核彈埋起來後,想要馬上離開,結果發不動,

在修零件的時候,俄國人也提到這些零件統統都是「Made in Taiwan」(不過台灣製的零件能夠飛上太空,應該是很厲害了吧?)。



先不論這些幾年前的電影,美國對於「Made in Taiwan」的偏見如何,

但產品製造地的確是不少人在買3C產品時所會注意的項目。

能買「MIT」的話,就不會買「MIC」;能買「MIJ」的話,

就不會買「MIT」。的確,製造地會影響產品價位,同樣的東西,

若是MIC,那一定可以比MIJ便宜不少。

而許多人也有「MIC」的東西易壞,品質不佳的印象,

正如同許多年前,美國對於MIT的印象不佳的道理相同。

不管這是不是迷思,但包括我,在想法中,製造地不同,

對於品質會有影響的。

我想談的,並不是說「MIC」就不好,

而「MIJ」就比較好這樣的話題。而是廠商也很清楚消費者的想法,

所以有不少廠商,往往會消費所謂的製造地的概念。

比如說,明明所有的零件都是「MIC」,但只要搬到日本組裝,

就是「MIJ」;搬到台灣組裝,就是「MIT」。原本「MIC」的東西會被嫌,

但經過這樣鍍了一層金,「MIJ」就好賣多了。

Made in...有好多可以談的,除了「MIJ」、「MIT」比「MIC」好賣之外,

例如MIC的品管與MIT的品管據說會有差別,雖然廠商公開否認,

但據私底下了解,嗯,你應該知道的。

此外,國貨也愈來愈難買到了,不要怪消費者不愛用國貨,

現在產品愈來愈多是MIC了,就算有人堅持要用國貨,

表面上雖然是台灣的品牌,但內在可能是韓國啦、日本啦、大陸啦......許多不同產地的零件所組合起來的。

所以,這個產品是台灣製造、台灣品牌,但也有可能事實上,還是MIC的。

arrow
arrow
    全站熱搜

    veter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